淮安猎头: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?

发布时间:2018-12-07
【摘要】“无为而治”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, “无为”并非是什么也不做,而是要管理者善于遵循企业发展的本质规律,在管理与约束人的行为上要收放自如,有所为和有所不为。

如果老板出去旅游一个月没有回来,公司各种突发事件都人很好解决解决,公司运作井井有序。那么恭喜你,你的公司管理已经很不错了。

老子在《道德经》里论述道:“是以圣人之治,空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,常使民无知无欲,使夫之者不敢为也。为无为,则无不治。”以上老子所云,句句不能少,“无为而治”更是在假设条件都满足情况下的推出理想结果,更不能用来作为企业管理者的推崇。

“无为而治”是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, “无为”并非是什么也不做,而是要管理者善于遵循企业发展的本质规律,在管理与约束人的行为上要收放自如,有所为和有所不为。

在日本被奉为“经营之神”的松下幸之助结合当代社会经济条件,对“无为而治”提出了自己的见解:

“无为”不是领导者完全撒手不管的意思,它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:

第一是制度的运行和个人礼仪修养要达到某一个层次;

第二是衣食都必须领导者充裕供应。




“不虞匮乏”,为了创立制度,提高个人修养,充裕物资供应,这些都必须领导者在放任无为之前,就预先作策划,否则,“无为” 不但不能成为“无不为”,反而变成天下祸乱的根源。

松下又进一步谈到企业经营中的“无为而治”时说:

企业经营也是一样,当企业规模还小的时候,经营者可能有办法充分掌握每个细节,可是随着企业的成长扩大,企业家便无法完全照顾到每个细节了。

如果身为领导者在公司膨胀以前,能预作企划,建立分工制度,那么企业中的每一分子就可以完全依照他在制度中的地位做事。就算领导者采取放任的态度,但制度可以造成相互牵制的作用,使得工作的推进仍有一定的方向可循。

因此我认为所谓的无为只是人力本身的无所作为,但制度本身仍运行不违,这才是领导的真义。

可见“无为观”在企业经营管理之道中,是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的总和。企业的成长、发展、管理也应符合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、规律,以及符合企业自身的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。

老子还提出:“知(智)者弗言,言者弗知(智)。”

即指:过多的指手划脚,只会加速失败。智者是不乱发言的,指东道西的人自然不是智者。

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呢?

老子认为:“美言可以市尊,美行可以加人。” “圣人行不言之教。”

就是说:美好的言语,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;美好的行为,可以影响他人,所以圣人行的是“不言之教”,即靠的是以身示范,不言多行。

现代企业良好的管理氛围,不应只靠管理者的长篇宏论、众多指令来营造,特别是管理富有个性的90后员工。管理者更应该靠日常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员工,在 管理过程中做好示范作用。

老子曰:大功告成,诸事办妥,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。

也就是说,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,是人们的本性使然。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,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,很顺当,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。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。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。


商界变化无常,管理招式百出,你不妨试试“无为而治”。不要指望哪一步能改变企业命运,倘若真有哪一步改变了企业的命运,那也是多年后的恍然大悟了。

Copyright ©2001-2017 GAOH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高凡人才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沪ICP备12001655号-4